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电子书正文 > > 赛鸽营养科学系列探讨

赛鸽营养科学系列探讨

时间: 2020-06-10  来源: 中国信鸽竞翔网  访问量:2857  作者: 奥尼普特

赛鸽营养科学系列探讨

蛋白质.氨基酸与抗衰老


/吴德贵

蛋白质


蛋白质是鸟类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构成生命现象的各种活动主要是通过蛋白质来实现的,蛋白的组成随种类不同差异很大,一般含碳50%~55%,19%~24%,15%~19%氮多数含硫0.3%~2.4%(其中尤以羽毛中的角蛋白含量最高,有的还含磷的奶蛋白,含铁的血红蛋白,含碘的甲状腺球蛋白,各种植物来源的蛋白质含氮量皆近于16%.在鸟类,生命的每一分钟直到生命末日,蛋白质都是不可缺少的,它给脑细胞提供动力,使翅肌肉收缩展翅飞行,抵抗疾病传染,修补伤口及老化组织。


蛋白质一语起源于希腊文“proteios”,它的意思是占生命体中第一位,乌类从食物中获取蛋白质,经消化管道(小肠)将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经血液运送至肝脏,由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协同作用,制造特殊蛋白质供给各细胞组织“肌肉蛋白”构成肌肉组织,血液中携带氧气便是“血红羽毛的营养来源是“角蛋白”,运送化学讯息的蛋白质叫做“胰岛素”,促进体内化学反应的生物催化剂,我们称它为淀粉酶,蛋白质参与细胞中各种活动的进行,形成细胞骨架以支持细胞各种活动,它是支持鸟类成长和修复老化组织最重理的营养物质。


氨基酸


蛋白质像一座高楼大厦,氨基酸则是组合这大厦的砖块,乌类食物中含有8种~9种以上的其酸称为完全蛋白缺少一种以上必需氨基酸届工不完全蛋白,食物的营养价值建立于此,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也就是从体外而获得,而非必需氨基酸可以通过肝脏合成出来。分子中含有硷基(氨)及酸基(羧)称为氨基酸,它普遍存在各种生物体(植物)中,约有40种以上,但在鸟类细胞中常见的只有约20种,大多数来自植物种子像大豆缺乏甲硫氨酸(methionie)和硫氨酸(cysteine),玉米含有微量的离氨酸(clysine),这些是都是鸽子或飞行鸟类所必需的氨基酸,缺乏的后果是,骨骼发育不良,羽毛松散,干涩,易断裂,并有体重减轻现象,为了让飞行鸟类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必需的氨基酸,最起码的条件是饲以10种以上的植物种子,以满足飞行能量的要求。


天然食物抗衰老机制


鸟类,每天需要超过2毫克以上的物质属于矿物质,如果每天需求量不超过2克,这些物质属于微量元素。基因是DNA(去氧核糖核酸)分子的一个片段,基因的调节控制作用是通过DNA控重日质合成实现的。在DNA合成蛋白质的过中,每一步骤都需要含金属(如锌、锰)酶的催化和激活,在当今发现的近3000种酶中,需要微量元索才能发挥生物学作用的竟有70%以上,它虽不能直接提供燃料和能量,但它参与能量的转换和生命的其它化学反应。当必需微量元素与氨基酸、蛋白质或其它有机物的结合、形成各种酶激素和维生素后,它能使微量元素的有机复合物产生各种各样独特的生理能量及高度的生化效应。含量虽小,作用却极大。在鸟类的生长发育和疾病衰老过程中形成重大的关键作用。


在抗氧化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最重要的防御酶之一。医药学家测量了12种灵长类和2种鸟类动物的脑、肝和心脏组织中的SOD浓度,发现最大寿限与抗氧化物和代谢率的比值间确实存在极为密切的关联。这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代谢率的比值是决定动物最高寿限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动物的最大寿限是受基因调节的,人体基因调节使人类细胞中比其它哺乳类细胞有更高的SOD 比值。


医药学家测量了铜Cu/锌Zn、锰Mn-SOD的比值,发现灵长类中这些SOD的含量比其它种类(如鸟类动物)高得多;灵长类脑中锰Mn-SOD的比值随最大寿限而递增。科学研究表明,SOD在决定动物的最大寿限及延缓衰老中可能起了关键的作用。SOD是含微量元素铜、锌或锰的防御酶,金属离子是这些酶的活化中心,在酶中除去这些微量元素后,SOD也就失去了活性,所以,就科学意义上说,最大寿限是由微量元素决定的。


在天然食物抗氧化酶中,还有含微量元素硒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铁卟啉的过氧化氢(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等,它们与非酶系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等)一起形成统一协调的抗氧化联合防线,是维护鸽体健康,延长鸟类寿命最重要的基本物质


延缓衰老的历史


想长寿者,古今中外有之;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和寻求的目的不同以及采取方式的迥异,古代人盼望能长生不老,近代人追求长命百岁,于是返老还童的各种传说比比皆是。


中国的药物学家李时珍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传统用药的经验,他收集了16世纪以前延缓衰老的药物记录和部分医方,予以客观评价,给后世传统延缓衰老的医药研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资料,并明确指出延缓衰老药物,应从植物首先考量,动物次之,而不应从矿物类开始研究。


而在西方现代史上1956年美国内布加斯医院尔曼(Harman)教授提出了“自由基学说”。他说由于身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不稳定自由基在细胞内堆积而形成了高度活性分子碎片,干扰了代谢而导致衰老,他建议使用抗氧化剂防止衰老,因抗氧化剂有中和游离基作用,1960年贺尔曼教授又发现人类血清中的硫醇标准在20岁~40岁时550um(微米),到了80岁时降400um,反映出过氧化作用对细胞的破坏,实验中证明在饲料中添加抗氧化剂,动物的平均寿命延长15%~30%,除抗氧化剂外,有些所谓自由基净化剂如过氧化氢酶(CAT)、超氧歧化酶(SOD)、丁化羟基甲苯(BHT)也有相同效果,到了1990年致使人体衰老的自由基学说仍然是赞同者最多的理论之一。


1937年,M.S.哈瑞斯(M.S.Kharasch)第一次发现了自由基过氧化效应(peroxide effect)之后,自由基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D.贺尔曼(D. Harman)于1956年创立了衰老自由基学说(Free radical theory),开创了清除自由基过氧化作用而达到抗衰老效果。1990年M.康伯吉(M.Gomberg)首次制得稳定的三苯甲基自由基,从而确立了自由基础Free radical)的概念。人体内促氧化剂和抗氧化剂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若促氧化剂作用大增而抗氧化剂作用下降,身体便处于氧化应激状态(Oxidative Stress),也就是说在被氧化状态下,身体内活性氧自由基不断地产生,而清除能力却明显受阻,这种作用持续之下,自由基开始损伤蛋白质、核酸、酶、碳水化合物、脂质和生物膜等重要大分子,最终导致身体衰老及诱发疾病的产生。


关键词:蛋白质 抗衰老 

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