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电子书正文 > > [开卷有益] 观千剑而后识器

[开卷有益] 观千剑而后识器

时间: 2021-03-02  来源: 中国信鸽竞翔网  访问量:2820  作者: 科学养鸽

[开卷有益] 观千剑而后识器

-深邃哲理高度概括

读《詹森育种原理》心得


武高平先生探索詹森大师的精髓,

将先驱们成功步骤系统化,

规划育种蓝图做为基础,

方便后学揣摩跟进,以科学观点加以阐述,

足以说明《詹森育种原理》一书

是具有科学指导价值的致胜论述。


/李天栋


赛鸽运动存在着品系差异、地理差异、气候差异以及文化差异,因为多少年来中国赛鸽运动没有完全跳出地方性比赛的圈子,所以,赛鸽优、劣评价均存在特定的地域特征。对赛鸽优劣的鉴别方法,在中国传统的人文环境中,都是自信心授加自个摸索、总结。然而实际赛鸽优劣不但有遗传、健康、竞技状态所决定的势力、形体佳构、体力、耐力等因素外,还有天气等外部因素和运气等偶然性因素起作用。所以评价赛鸽的优劣没有形成国际通行又被大家公认的而又十分具体的种种数据。它不像工厂的机器,诸多构件都有一定的通行标准,不合标准肯定不合格。

赛鸽好坏在比赛之前只能是靠经验,没有那个人能在比赛之前就在集鸽笼中点出冠军是哪一羽。所以初涉鸽坛者更不能对鸽子的优劣说长道短了。只有善于在实践中汲取大量的养鸽知识,在众多的赛事中加以验证,并将自身认识通过反复加工,提升为成功的经验,才是鉴鸽的真经。读罢《詹森育种原理》使我浮想连篇,尤其对文中一句至理名言产生无限感慨。而通读全书,以作者著书立论的全过程无处不是借助这句至理名言-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深邃内涵。

从现代哲学思想理解,人的正确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经过多次反复而形成。这个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的过程,即由认识的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升华,这是认识提升的必经之路。武高平先生为了研究詹森鸽,从世界各地进口了800羽以上的詹森鸽,投入数千万元,为的是亲自观察验证,一如司马眼见为实。在他以观千剑而后识器的自序中,可以清楚地窥见出他对詹森育种认识的提升过程;写书过程,吾乃获益最多的人,探索詹森大师冠军代表鸽外,乃最佳学习机会,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将先驱们成功步骤系统化,规划育种蓝图做为基础,方便后学揣摩跟进,以科学观点说明···....”足以说明新书《詹森育种原理》是通过大量的、长时间的反复实践-认识-实践而产生的,具有科学的指导价值的致胜论述。


一历尽沧海方知水

我的一位亲戚是飞机地面机械师,有40多年的检修经验,现虽已过退休年龄,但总不得解甲,原因在于他有一手绝妙的检修经验,诸多机械故障,当别人费尽心机找不着头绪的时候,他只要开动一听,把各类参数仪表一看,感觉就出来了,一口可以说出故障部位、原因、排故的方法。引用这样一个例子并不是说鉴鸽高手一定得志,而是说不论干什么都能善于学习钻研,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在实践中把感性的认识提升成理性的知识。只是那些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聪明人运用拿来主义,再融入自己的经验,将其完善成为一种正确理念,并将其发展、拓宽,才能集诸多优势于一身,所以说武高平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集中了大量源自詹森,而又将詹森鸽发扬广大诸多名家所有的詹森鸽系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揣摩、研判,再在实践中去验收;他不惜耗废大量的财力、精力,去寻觅詹森家族成名,进而成为鸽界泰斗的真谛,实属难能可贵。诚如林云达先生在前言中表达的,武高平长期有计划性地育种实验,带给中国台湾省(笔者认为也带给全中国)鸽界极佳示范,透过他犀利的观察,缜密的思考,精炼的文笔,以开放的头脑,尽此毕生积学,无私奉献鸽界,具影响深远,功不可没。透过此书使人看到观千剑而后识器有历尽沧海方知水,除却浮云显巫山的真正轨迹。


二、博采众书,采尽百花方成蜜

我们知道詹森鸽是怎样育种,该家族秘而不宜,为什么它在世界各地大放异彩,而且长达一个多世纪,其实秘在哪里,武高平并未能直言,他运用打包围战的策略,从众多养詹森鸽的名家中获取第一手资料,从中研判、揣摩詹森鸽的育种秘诀,其中有美国育种高手詹克斯基、荷兰名将马林、彼得斯、魔术师史妙特、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的克拉克,以及哈透哥、凡·史坦伯根、夏拉肯等十多位欧、美鸽坛巨匠。由此可以说武高平的《詹森育种原理》不但是博采众长,而且是集约了众多高手长中之长,因为他不是从矮子里拨将军,而是从将军中拨元帅。

看完全书,并从中悟出一些道理后你会感到眼前一亮,有一种方觉众山小的感觉。然而要识利器,必须得先去观千剑,这字就须有蜜蜂一样的勤奋和持之以恒的韧性和耐力了。通观《詹森育种原理》可以在诸多章节中标出识器的方法和途径,笔者认为读者学鸽经,贵在从中体会其精髓,并将其加以消化理解,变成自己的东西,才算买到了真经。武高平恰是一只蜜蜂,并不满足从一朵花中汲取蜜汁,而是广采博取,将诸多花的宝综合到一块,并加入自己的东西,进而提炼形成自己的产物。可贵之处在于能站在多位巨人的肩膀上。一些鸽友认为,花了巨资引进了几位知名人士的铭鸽,就认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实不然,我认为充其量不过是跟在巨人的身后,当然还得看你是否拿到了巨人的真货,如果没拿到真货,只能算你与巨人打了一个招呼而已。拿到真货,跟在身后,下一步就看你能不能与巨人齐头并进超越巨人了。齐头并进者是强手,超越巨人者是霸主。

鸽子在赛鸽运动中只是一个工具而已。这个工具能否发挥功效,发挥得如何全靠掌握它的你,就看你能否学到巨人成功的秘诀,这就是识利器的字的真正含义。一个字说出来时脱口而出,可是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它是一个读书的心路历程,需要花多少心血。要变成知识,只有如此锲而不舍的智者才把它真正拥有。

现代赛鸽运动中有诸多胜者,我将他们称为高手,高手中又分为两类人,一是用金钱堆积起的,一是由智慧支撑着的。对那些常胜者我称他们为霸主,高手是偶露峥嵘,而霸主可是常胜将军。强手们依靠硬件实力或软件技巧取胜,他们往往都是单腿跳;而霸主既不但有实力而且又有智慧,他们凭硬件、软件两条腿跃进,根基牢固。现代社会中部分人确实拥有巨大财富,可以凭经济实力买来世界各地的铭种、铭鸽,在硬件条件上可以形成强势阵容,但是他们没有优秀的育种技巧,没有科学管理知识,极容易形成峰谷格局。这次可能一鸣惊人,下次可能一败涂地,虽然拥有庞大的群体,但是致胜的概率与自己的支出不成正比。智者,有的虽无雄厚财力垫底,但是智慧为他们搭起到达彼岸的桥梁,他们坚持少而精的群体数,规范好每一个环节。关键时刻识出几个顶级选手,经常出赛必致胜。而霸主之所以能长雄居一方而常胜不败,在于他们集前两者的优势于一身。笔者认识的鸽友中,有两位就属于这类,他们拥有庞大的种、赛鸽群体,名人、铭种、铭鸽,可谓近百,每年作出的选手鸽在300羽以上,有专人饲养、专人保健,每年大赛之前早已将选手鸽多次加以训放,大赛中必挑选舍中顶级的选手鸽出赛,且每赛必胜。他们参加竞翔已不是一种爱好或兴趣,而是将赛鸽当成职业或产业,已从养鸽家变成鸽养家了。


三、我应当为谁歌唱

我并不崇敬那些在比赛中拿下大奖的赢钱者,我只敬重那些为了赛鸽运动求知不倦,苦苦研究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人,他们是导师,他们是基石,他们是拓荒者;他们用科学的思维为广大鸽友研究出切合实际的选取、育种、管理的知识,他们在目前的机制中没有职称也没有级别,没有政府津贴也申请不了专利,,更谈不上社会地位,但他们用自身存在的方式服务于大众,不计较个人的名和利,用自己的学识引导赛鸽运动和赛鸽文化的发展。试问哪一位赛鸽高手赢钱之后,会去酬谢哪一本鸽书?哪一篇使他茅塞顿开的作者和编者吗?不会,绝对不会。就因为这样,他们是无偿的耕耘者,所以我要为他们歌唱,敬重他们的理念和精神,感谢武高平先生。

的确,每年赛季都会有许多花销,但是移下来是成正比的。二是也有一些好鸽子,由于物移性的体能代谢跟不上被无情淘汰了。我每年都要杀掉不少体能不支的幼鸽。

问:丢失的信鸽中你认为有很好的获奖鸽吗?

答:当然有2300公里冠军鸽,是彼得·大卫鸽近亲作出,由于身体透支太大,在500公里的赛翔中均丢失了。对这样的损失,我不足惜,因为没有付出,就不可能有获取。

从与吕晓光先生关于赛鸽战前训练的对话中,不难看出,他的训练方案,是与自己的养鸽实际结合,与当地的赛情以及比赛机制相结合的,是有的放矢的,贴近实战的训翔策略,他从自己鸽舍的特点出发,依据现有鸽群的基本素质选出参加短、中程比赛的信鸽,正是这种与实际结合的训练方法,才使自己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我认为一个鸽人,一个鸽舍,不要企求在全距离都有发挥,要根据自己鸽子,鸽舍的实际,找对自己的位置,因为,中、短程比赛,有中、短程的饲养管理要求,远程、超远程比赛,又有其不同的管理要求,在种质、营养、日常训养等方面,均有各自不同的标准。你只要找对了自己的位置,就找到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作为吕氏兄弟,以家庭型的养鸽人参与当今的赛鸽运动,他的训练方法从营养学,尤其是运动营养学,运动力学等,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的,从实践看,他是成功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常言道,百炼成钢,这句话用在赛鸽的训练中,看来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