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电子书正文 > > 赛鸽运动生理学

赛鸽运动生理学

时间: 2020-08-21  来源: 中国信鸽竞翔网  访问量:2814  作者: 科学养鸽

赛鸽运动生理学


/白涛


运动是肌肉利用能量完成作功的过程。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是三磷酸腺苷(ATP).ATP在肌肉中贮量很少,肌细胞也不能从血液或其它组织中摄取ATP,所以从能量观上看,ATP消耗后的恢复速度是影响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ATP合成时能量主要来源:

1.高能磷酸键的转移(磷酸元系统):(1)磷酸肌酸(CP)在磷酸肌酸激酶(CPK)催化下将磷酸键转移到ADP形成ATP,(2)ADP在肌激酶催化下将高能磷酸键转移到另一ADP,形成ATPAMP(一磷酸腺苷)。

2.糖酵解系统:无氧条件下,糖元和葡萄糖通过糖酵解系统释放能量产生乳酸;能量也通过ATP被利用。

3.有氧氧化系统:在有氧条件下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这部分能量是机体能量的后盾,都通过ATP才被利用。

磷酸元系统供能的特点是速度快、强度大、时间短。糖酵解系统以肌糖元无氧分解生成乳酸释放能为特点。在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ATPCP分解,随时间延长,被消耗的ATP必须得到补充,肌肉中糖元大量酵解,提供能量。有氧氧化系统的特点是糖、脂肪、蛋白质在氧充足的条件下,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1)糖在氧化供能中起重要作用。糖的有氧乳化反应产生能效率高,而且能利用率也高。

2)脂肪在体内贮量较大,但脂肪的氧热价较糖低,脂肪酸氧化消耗氧获得的ATP数比糖少,为保持运动速度,要获得同样多的ATP,脂肪酸氧化供能比糖的耗氧率高。这些特点限制了运动对脂肪的利用。(长距离赛式有一定参考价值)。蛋白质分解供能发生在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大约可提
5%~10%的能量,以上理论不知是否与洋鸽与国血鸽在体型、手感、轻重等差异上有联系呢?

运动时,机体以何种方式供能,取决于需氧量与吸氧量的相互关系,当吸氧量能满足需氧量时,机体以有氧代谢供能,当吸氧量不能满足需氧量时,其不足部分依靠无氧代谢供能,事实上,任何一种运动都是由三种供能系统同时参与供能的。但是由于遗传、训练方式的不同,每种供能系统供给ATP的能力也有所不同。

运动时需氧量增加,增加的程度主要取决于运动的强度,每分钟需氧量与运动速度成正比。为了适应运动时氧的需求,体内各器官的活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运动时由于机体的各种反射、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容量血管收缩、循环血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肺循环血量增加等。运动时间于各器官的耗氧量增加,动静肺氧差增大,摄氧量增加。但是,机体内脏器官生理惰性使运动开始时,内脏器官的活动落后于运动器官、摄氧量不能满足运动时的需氧量,ATP再合成的大部分能量来源于无氧代谢(磷酸元、糖酵解系统),不足的氧量称为氧债。当内脏器官克服惰性后,摄氧量增加、摄氧量与需氧量保持动态平衡,达到稳定状态,当进行较大强度 运动时,摄氧量一直小于需氧量。氧债一直积累呈现假稳定状态。当进行大强度运动时,即使心肺功能全部动员,氧量达到极限也不能满足运动时的需氧量,最终出现氧债能力衰竭。

运动结束后,机体内各器官的功能活动仍处于高水平,这是由于运动造成的代谢变化尚未恢复,运动时机体消耗大量物质,代谢产物增多,欠下氧债,肌肉收缩产生的热量使体温升高等。运动结束后,机体必须补充连动所消耗的物质,偿还氧债,清除各种代谢产物,散发热量直至运动前的状态,这期间的功能变化称之谓恢复过程,恢复过程的快慢与运动程度和运动时间有关与训练水平和功能状态有关。在恢复期,运动时被消耗的物质不仅仅恢
复到原来水平,而且还超过原来水平的现象,此种现象被称为超量恢复。不同物质出现超量恢复的时间不同,不同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出现超量恢复的时间也不相同。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可使机体发生较强烈的反应,恢复期可长达数小时甚至数日,在恢复期间,当呼吸和循环系统的一些指标如呼吸频率、血压、脉搏等恢复到运动前状态时,机体内的代谢还可高于运动前的水平。当全身的反应消失,局部的反应仍然存在,这是由于在运动中承受负荷最大的局部肌肉和相应组织受到损害仍处于缺氧、代谢失调的恢复期,但此时局部的这种变化已经不是引起整个机体的反应。(提示归巢后状态的判断应全面)

运动结束后,体内许多代谢物增高,其增高的机制与运动时的缺氧状态有关,如血乳酸、血氨、血尿素、血清酶活性等明显高于运动前水平。在多关赛中,同样的休息时间、赛种、天气,上文提示多关优胜鸽必须具备强健的体质、旺盛的代谢力、蓄积力、协调的体能搭配比率,所以多关赛是验证优秀赛鸽的最佳途径。但愿本文能给喜爱赛鸽运动的鸽友一些启示与帮助。


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