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作家专栏 > 汤兴光 > 老话题拾遗 第五十三段∶择其善者而从之

老话题拾遗 第五十三段∶择其善者而从之

时间: 2019-10-27  来源: 中国信鸽竞翔网  访问量:5737  作者: 汤兴光

老话题拾遗

汤兴光


 

第五十三段∶择其善者而从之




达尔文进化论和遗传学告诉我们,动物所具有的某些特异功能,都是在长期优胜劣汰、用进废退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1)器官经常使用就发达,不用就退化,这是在后天环境里获得的性状,叫做获得性。(2)获得性是遗传的,信鸽在长期的人工选育进程中淘汰了一切不利于远翔归巢的“东西”,而保留和强化了有利于远翔归巢的基因成份。选择赛绩鸽育种,从理论上讲就是科学利用一物遗传规律,以翔取优,去劣存优,增加变异率,经驯放竞翔,淘汰劣鸽。赛绩上乘者选作种鸽,循序渐进,一代又一代选,就有了中国特色的超远程鸽。信鸽爱好者,饲养信鸽的初步阶段和发展过程中,选择种鸽的条件,都是以竞翔基因为基础。因为基因是看不见的,只能通过信鸽比赛的业绩来证实每只个体竞翔基因的优劣来作为好赛鸽,好的赛鸽不等于好的种鸽,但好的种鸽是在好赛鸽里选的。一般的说来,好赛鸽是继承了其父母的优良竞翔基因而获得天赋,因此在比赛中屡放屡归,越放越好。既然它具有优良的竞翔基因,那么它就可能把这种优良基因传给后代,所以—般的讲它们的后代多次或一定数量在竞翔中能归巢和取胜。


赛鸽的育种,赛绩选用此法也不例外,在鸽种选配时,不要搞品系论,也不要搞反品系论,应多方面结合起来选择。在赛绩优胜鸽中挑选有品系基础,又复放赛绩稳定,群体归巢率高,身体素质优良,外型美观和具有种鸽型鸽眼的作种。即全圈型眼脐要较宽,眼脐内要有闪亮的颗粒砂,颜色深浓,黑色的透亮,黄色的金黄,白色的银白,蓝色的要蓝中渗紫,底砂要清亮,面砂堆绕干洁。对选种鸽,先同质匹配,再选有赛绩的子代作异质配,其成果有佳。赛绩配育种法,首先个体具有3个特点:是赛鸽继承了上代鸽定向导航的优良遗传基因,即先天优良基因;二是经过饲养使翔者严格地竞翔筛选,即后天获得性;三是其变异新型和优血集中,相对来说成功率较高,容易育出有特色的优秀品种。赛绩配,从养到出成绩,时间2年左右,从归巢速度及归巢率来比较,明显比别的配种方法要多。配种的方法很多,有的鸽友用一只体形大的鸽子,配一只体形小的鸽子,可以点过来,出一对中等体型的后代;用一只归巢性好的鸽子,配一只速度快的鸽子,可以”—点过来,出一对既有归巢性又有速度的子代鸽,等等。这就是达尔文融合遗传的理论,但其结果并不是所有的配对都如愿以偿,因分子遗传学告诉我们,生物的遗传是染色体的排列所致,既不可能,也不可能,当然也有出现中性的后代,但那也是染色体的机遇所造成的。分子遗传学理论否定了融合遗传,也否定了获得性遗传,如黑色人种的孩子皮肤是黑的,但白色人种多晒太阳以后皮肤变黑了,他的孩子皮肤还是白的,因为太阳晒黑的皮肤属于后天获得性。常识告诉我们,这不能遗传,因多晒太阳以后皮肤虽变黑,但遗传基因并没有发生丝毫的变化。同样,只冠军鸽的出现,非具备二个条件,是先天的有一个好的血统,二是一个后天最佳的驯养,如没有好血统或是后天失去最佳的驯养,就必然失去夺冠的条件。因为先天的血统可以遗失,然而后天的驯养获得性,是不能遗传的。然而不要以为种鸽配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事实上许多鸽友运用传统的配对方法,育出了好赛鸽,而这些传统配对方法有许多是不符合遗传理论要求的。这也同一切自然科学成果一样,从实验室出来的信息到生产实践中取得新产品,往往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其中包括以实践中反馈的信息,去纠正和丰富实验室里的成果。正如我们看到一些信鸽著作,在论述遗传理论时是正确的,在讲到配对方法时就发生与理论相悖的现象,所以经常在鸽刊杂志上许多鸽友感性的体会,因而是有局限性,不全面的。有些甚至经不起理论上的推敲,然最终还要鸽友们自己去思考、比较,择其善者而从之。最近我读鸽刊见到这样段话:要育成个新品种,或改良一个老品系,都不是旦夕即成轻而易举的。鸽主要化较大的精力和物力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穷其一生,也育不出一个好品系,这就说明培育出一批好种鸽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只有意志坚强,不懈努力,尊重科学,勇于实践,才能到达。



评论

表情